江西:在全省旱作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
在全省旱作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
江西要让200万亩旱地变良田
金秋时节,都昌县南峰镇7000余亩旱地连片种植的红薯、大豆、花生迎来了丰收季。按市场行情测算,这些旱地亩均产值(含轮作收入)突破6000元,其中轮作两茬红薯的旱地亩均产值最高,达9000余元。昔日“撂荒地”成了“致富地”,村民们乐开了花。自2018年起,该镇被列入我省旱地建高标准农田试点区域,取得了突出成效。当前,我省进一步挖掘旱地潜力,从9月份起在全省旱作区正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。
“三调”数据显示,我省耕地总面积4000余万亩,其中旱地670余万亩。旱地受地势高低不平、水利设施薄弱、耕作成本投入大以及越来越多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,不少处于撂荒或半撂荒状态。为向“撂荒地”要粮,助农增产增收,9月上旬,我省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(2021-2030年)等相关要求,制定了《江西省高标准农田(旱地)建设指导意见》,计划到2030年建成200万亩高标准农田(旱地),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筑牢粮食安全“耕”基,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型注入生机活力,并为破解占补平衡难题腾出发展空间,助力乡村振兴。
据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保护处处长贺中朝介绍,目前我省已高质量完成2622.7万亩高标准农田(水田)建设,粮食产能得到稳步提升。下一步规划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的200万亩旱地须满足相关条件,如地块土层厚度能满足目标作物生长发育;项目区外有水源保障,排灌基础好;旱地相对集中连片,能进行规模化改造等。通过综合施策,最终实现项目区旱地基础设施、耕地质量、粮食产能、宜机化率、防灾抗灾减灾能力“五个提升”。
记者了解到,项目实施中还将开展土壤培肥,通过秸秆还田、绿肥种植、粪肥施用等生态培肥方式,提升旱地的地力。根据“试点先行,逐步推广”原则,目前全省正有序推进项目实施,引导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,规模化种植水稻、旱稻、红薯、马铃薯、玉米等粮食作物,大豆、花生等粮油作物,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,让乡村焕发蓬勃生机与活力。(记者 童梦宁)
- 武汉道路救援入驻城市分类网黄页
- 泊头市利诺工量具有限公司入驻城市分类网黄页
- 城市分类网覆盖全国3000多个县区分站的优势是什么
- 如何选择合适的城市分类信息网站
- 在城市分类信息上发布有什么好处?
- 城市分类信息网(fenlei.cn)的信息发布功能介绍
- 城市分类网(fenlei.cn)小程序“城市分类”上线啦
- 开通:合肥宏排市政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网站
- 同城分类网(fenlei.cn专注于提供本地分类信息
- 像城市分类网这样的分类信息网站有哪些?
- 城市分类信息网可以为你做什么?
- 哪个网站发布信息效果好?
- 如何查找信息发布网站
- 城市分类网招募本地站长
- 城市分类网推出商家、信息认领功能
- 湖南夯实发展基础——电力“满格” 水利显威
- 湖北创建12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
- 辽宁下发通知:组建62个重点实验室43个专业技术创新中心
- 重庆人社“智慧人社”新系统 足不出户尽享便捷
- 宁夏出台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实施方案